当今的世界,变化莫测,创新成为常用词,模式成为必胜客,传统似乎意味着落后,守旧好像预示着消亡,作为第三方供应链物流服务的经营者,当我们的思维随着大势滚滚向前的时候,可能更应该冷静下来分析一下我们所处的行业和所处的环境,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互联网引发了经济发展的爆发式变革
互联网的兴起,搅乱了世界,打破了传统观念,世界的发展扑朔迷离,科学、技术、经济、政治、大国关系等等搅在一起,规律在改变,规则在调整,连经济学家都觉得很难认识、很难预测了。究其背后,互联网已经远远不只是一项技术,更重要的是他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模式、方法和价值观,在互联网思维的模式下,人们的观念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
在传统的企业经营思维中,只有赚取足额的利润的才是好企业。而互联网思维下更强调“占有”,京东的上市,就证明了亏损的企业也同样可以是好企业,只要你占有市场、占有客户、占有地盘、占有资源、占有入口、占有眼球……且足够强大,就是绝对的好企业。
在传统的企业经营思维中,一分钱一分货,而互联网思维讲“免费”。“360”的诞生宣布了传统杀毒软件市场的消亡和免费服务的兴起。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收费的东西没人会愿意用。物流行业免费之风首先从货代行业挂了起来,长三角的春宇外贸通,打出了免费服务的大旗,深圳的阿里一达通在马云入住之后,不仅货代免费,对出口还实行补贴,在做政府该做的事情,一下子在两个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祭起了免费的大旗,货代行业一下子岌岌可危。不仅仅服务免费,在三星、苹果在大打专利战的时候,弄潮儿趋之若鹜的特斯拉电动车却宣布专利则全部免费开放。连专利都免费了,它到底是要干什么?
在传统企业中,羊毛一定出在羊身上,而互联网思维下羊毛可以出在猪身上。微信从诞生起就有人在议论是否会收费的问题,现在没有人议论了,因为马化腾已经找到了能长羊毛的“猪”,现在有的物流园区已经在琢磨仓储免费的思路了,正式因为找到了增值服务这头能长羊毛的猪。
传统企业以产品为核心,以客户为导向,客户要什么我干什么,客户说什么我做什么。现在互联网思维下则更加关注的供应链上的最终用户,正式以用户的价值为导向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客户一起做供应链物流优化的关键抓手。
现在物流的联盟在各地揭竿而起,但是似乎能够风生水起的并不多,就是因为在传统经营思维中,联盟的基础是业务合作关系,其中就有了委托方和供应商,直接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甲方乙方的关系,制衡、制约、考核、奖罚等等企业经营的思维用到了联盟上,结果可想而知。互联网思维讲联盟,这个联盟是真心的联盟,是共同完成一件事情,是个并联的过程,而不是我委托你去完成一件事情联盟,变成了串联关系。
创新将是引领经济发展新的动力之一,在传统经营企业中,往往注重技术的创新,而今后我们将更需要注重系统的创新。汉堡包的发明,并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当把它做成了精美的商品并且创立了麦当劳、肯德基之后,就形成了一个商业化体系,形成了快餐文化,影响了人民的生活习惯,甚至影响了全世界,最终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应。所以,今后促进经济发展的,将主要是系统的创新。
那么互联网思维下讲的到底是什么?互联网思维讲开放、互容、协同,互联网思维就是一种价值观的转变,是对现在事物的一种新的认识。价值观变了,方法论也要转变。
“新常态”成为必然
在比尔·格罗斯和穆罕默德·埃尔埃利安给“新常态”划定了“增长乏力、失业高企、财政挑战,新兴经济体兴起”的定义的时候,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9月10日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诠释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宏观经济调控思路和方式:“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分析一下,稳增长说明了经济的确有下行的趋势,必须保持稳定和“稳定”的增长;促改革说明了国家大策、政府管理、行业发展、企业经营都需要变革和创新;调结构说明了中国经济发展结构必须调整,这也必定对中国的物流结构带来了巨大的调整要求;惠民生说明了密切关系民生的行业和快速消费品将有更大的发展预期;防风险说明了我们必须特别重视与注意中国经济发展的风险和企业的风险控制;增长速度进入新常态、增长动力进入新常态、结构调整进入新常态、宏观政策进入新常态。在新常态下中国的经济发展将会温和增长,物流业连续20%高速增长的步伐也会同时放缓,资源的紧缺使物流业已经进入了高成本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将促进内需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增长方式,国内物流增长将超过国际物流的增长;原有的物流企业发展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常态的需求,经营与模式的创新将推进转型升级。中国物流行业将迎来新的增长机会。
新常态下供应链物流需求的变化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物流服务大军中,一直有一只第三方物流服务大军在艰难的前行,面对客户越来越狠的降价压力,资源紧缺造成成本不断上升的经营压力,专线物流集体抱团提高服务能力造成的竞争压力,甚至有投资商把第三方物流比作“抑郁的棕熊”。和电商物流、快递、快运行业的攻城略地、喧嚣热闹相比,第三方物流行业沉稳了许多,没有大举扩张,没有大肆融资,大家仿佛都在做着自己的事,或苦练内功,或深耕客户……那么在这份平淡的背后,第三方物流行业正在面临着传统经营发展模式的困境和华丽转身的机遇。
1.调结构将促进供应链变革,第三方物流市场将不断扩大
有研究表明,世界供应链每隔20年就有一次重大的重组过程,2013年正是新的轮回元年,经济新常态的到来,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变化促使企业不断的变革与创新以适应竞争的需要,从过去简单追求低基础物流服务价格向追求整体供应链的高效率转型。需求的变化是行业发展最大的推手,这将促使第三方物流企业逐步从恶性价格竞争的泥潭中拔出来转向物流解决方案与物流优化,从而形成了新的规模不断扩大的专业供应链物流服务市场需求,将进一步促进我国供应链物流的进步。
2.物流企业经营政策环境明显趋好
2014年1月20日,交通部、公安部与商务部共同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配送运输与车辆通行管理工作的通知》,为解决城市物流配送难题提供了政策上的思路和破解条块分割奠定了基础。新型的城市物流配送的格局将在研究中发展,伴随国务院正式通过中国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央政府简政放权,今后还将有一系列物流产业支持政策和法律法规出台,将逐步构建支撑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逐步推出细则并落实。政府工作重点是为物流企业创造市场公平、有法必依、合法合理、诚信守信、顺畅通畅的经营环境。
3.物流企业经营环境仍然严峻
由于物流业的跨行业、全流程的特点,面对我国条块管理的格局,因此国家层面的物流调整振兴规划、国九条等重大政策也面临执行难的现状。在物流行业发展面临的原有问题未能解决的基础上,目前还要继续面临营改增的短时期的副作用,各种资源性成本继续上升,物流资源日趋紧缺,物流运作方式有部分还是粗放,物流服务的附加值仍然不高,人才短缺,技术应用水平参差不齐,行业诚信不足,环境负担沉重,资金紧缺等一系列难题,依然存在下行压力。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环境仍然严峻,将促进物流企业转型、变革与调整,同时由于物流成本的持续上涨将会传导至整个经济链条,造成经济运行成本的继续上升。
4.资本开始关注第三方物流企业
在过去的时间里,资本所关注的大部分是成长迅速,可以具有垄断市场趋势和具备独具特点商业模式的快运、快递等社会型物流服务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成长性不及社会物流服务企业而关注不多。今后,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进入快速调整阶段,第三方物流面对客户的调整将祭出更多的创新与优化宝剑,对比社会物流投资僧多粥少的局面,第三方物流有更多的选择和更多的创新,将可能吸引资本的关注,同时针对中小型企业的新三板的的开闸,将可能进一步促进资本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关注和热情。
5.物流业基础性研究逐步深入,水平提升
我国物流基础性研究目前还相当薄弱,远远不能满足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需求,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中国物流学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物流研究系统逐步形成,建立了由研究机关、物流院校、物流企业、客户供应链相关人员所构成的研究组织,通过立项、研究、成果、评审、发表、出版、应用等各个环节,促进了中国物流研究的发展。今后物流研究将在水平和深度上进一步提升,为物流业的发展奠定科学的根基。
新常态下供应链物流服务企业的变化
面对经济新常态,世上不断出现的新模式、新理念、新观点,第三方物流企业自然不甘寂寞,也在奋力的走向变革的道路。
1.第三方物流企业从注重供应链物流技术转向注重商业模式的创新
由于第三方物流对客户的黏着性很高,依存性很高,因此过去的经营模式也基本上是定位在为客户提供符合客户需求的个性化服务上。随着竞争的加剧和物流企业供应链物流经验的积累与探索,为了对应不可逆转的成本上升和激烈竞争,占有资源的思路也在调整,也开始注重经营的商业模式创新,以期取得超过客户期望的供应链优化的成果,进一步和客户一起协同进行供应链的优化,平台型供应链服务、以私有物流云为基础的扁平形供应链服务开始出现并发展, 中外运的供应链物流服务平台等平台化探索中外运的供应链物流服务平台等平台化探索在不断前行。
2.提高物流经营与运营效率将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重点工作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成本上升,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了对应成本上升和客户议价的双重挤压,将从提升供应链解决方案能力、物流信息化技术与能力与提高运营效率三个方面入手,注重精益化手段与方法,形成新的对供应链客户服务的优势竞争力;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借助物流信息技术的进步与物流科技的进步,信息化投入增加,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智慧物流等新技术将逐步在第三方物流服务中应用。技术装备加快升级,节能叉车及叉车属具、新型货架、分拣输送设备、立体仓库等现代化物流装备需求将快速上升。托盘租赁共用循环使用系统将较快的发展。提升劳动生产率和物流效率。建立新型的资源联盟机制与体制,实现物流企业业务增长模式的转型,促进物流服务的升级,也有利提升我国物流企业竞争力。
3.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将逐步从物流市场的中高端向中低端发展,物流企业间竞争加剧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结构调整转型的深入,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将不断释放,由于专业物流服务能力的提升,新型具有传统运输资源与优势的企业将进入到第三方物流服务体系中,第三方物流服务将从物流服务市场的中高端逐步向中低端市场扩展,不仅专业第三方物流合同企业,快运等社会物流企业也将通过尝试一体化物流企业来增加客户的粘性,因此竞争将进一步加剧。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专业化和平台化将是两个发展方向,平台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将可能逐步在探索中发展。
4.第三方物流市场细分,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向优势专业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过去以大客户为核心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将逐步向新兴市场发展,特别是农村物流(包括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与农产品物流)、伴随电子商务日渐兴起的社区物流,专业的冷链宅配物流,基于第三产业的服务型物流,专业的危险化学品、医药、医疗器械物流等都将伴随产业的发展和国家管理政策的调整而出现很多新兴市场,培育出专业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群。第三方物流服务以中小物流企业为主的格局不会改变。
经济新常态,物流新需求,经营新思维,政府新观念将真正促进中国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的华丽转型。
作者,恽绵,现任中国物流学会兼职副会长、天津德利得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运营总监。1998年起从事供应链物流服务工作,在德利得供应链为西门子等多家跨国企业客户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供应链与价值链解决方案,在供应链物流服务及现代物流企业经营管理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独到的见解,发表多篇物流相关论文。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理事、特约研究员,中国 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路货运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商务部反不正当竞争调查局中国物流行业产业预警专家,中国标准化委员会第三方物流分标委委员,国家统计局物流行业专家,多次参加国家政府的物流产业政策相关科研课题,积极参加物流行业活动,为国家人事部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授予的全国物流行业劳动模范。